一般人經(jīng)常分不清楚;有人說:『三葉楓、五葉槭』,但其實并非完全如此,槭的葉片兩兩相對而生,果實分成兩半有翅膀,楓的葉片交互生長于枝條上,果實聚生如刺球。槭(音促)為臺灣的主要紅葉樹,大多分布于海拔700~2200公尺之間,且只生長于向陽干燥之地,很少成林。中國文人墨客常以楓寫情,因此國人對槭樹反而比較陌生。其實楓與槭是完全不同的植物。楓樹主要是楓香,屬金縷梅科,葉戶生,每葉僅三裂,果為蒴果,像刺球,樹干呈現(xiàn)暗褐色,具縱溝裂。槭樹屬槭樹科,又名青楓,樹干光滑,小枝干綠色。葉對生,呈五裂或七裂。果為翅果,每果各具一翅,兩果并生,很像長了一對翅膀,果熟落地時很像竹蜻蜓一般螺旋而下,非常美麗。
到了每年的秋天,氣溫變化加劇,使得楓與槭葉中的葉綠素產(chǎn)生變化,逐漸分解,葉黃素及葉紅素的顏色于是顯現(xiàn)出來。槭樹的葉紅素比較濃,且葉落較慢,因此能顯出整株通紅的景象,時間可達兩、三星期之久,非常壯觀。然而,楓香的葉紅素則較少,變色之后葉子不久即掉落,枝葉因此顯得枯黃而疏落。
其實,秋天變色的樹種不只限于楓跟槭兩種植物,還包含山毛櫸、欒樹等總計有卅十多種紅葉,全是一葉知秋的代表植物,這些植物多數(shù)生長在向陽或溪谷兩岸崩坍地,一般來說,海拔愈高、落葉前色彩愈鮮麗。像是山毛櫸其顏色變化由黃變橙、約十一月間觀賞最佳,青楓由橙變紅,最佳觀賞季十一月至來年元月,楓香則由黃變橙、十二月間至來年元月觀賞最佳;紅榨槭則由橙變紅,最佳觀賞期十一月至來年元月,山漆則由橙變紅、觀賞期自十一月至來年元月左右。
自古楓就是文人雅士的最愛,唐朝的『兩杜』都非常欣賞秋楓紅葉,并且特別強調其葉色之美。杜甫有詩:“赤葉楓林百舌鳴,黃花野岸天雞舞”,杜牧的詩亦稱:“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于二月花”。由此不禁令人懷疑其所見之楓其實可能是槭。事實上同樣是唐朝人,蕭穎士的江有楓詩“想彼槭矣,亦類其楓”就能分辨出楓與槭。
槭材紋理頗美,古時常用以為車輪。目前的主要用途為觀賞樹種。楓香的用途則極為廣泛,其樹形優(yōu)美,是建筑及造船之上等材料。常被栽培為庭園樹或行道樹。江南百姓架屋常以楓香為屋梁,而有“水中千年松,空中千年楓”之譽。此外楓香之樹干可提煉楓膠供藥用,素為曹操所喜愛。唐陸龜蒙甫里集有詩為證“魏武平生不好香,楓膠蕙炷潔宮房”。近年臺灣大量造林以作為栽培香菇之段木。
現(xiàn)在你應該弄清楚槭樹和楓樹的區(qū)別了吧!
(此文由中國風景園林網(wǎng)收集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