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掌成品花的整齊度是體現產品品質的重要指標,提高成品花整齊度是每個種植者的期望,是市場的客觀要求和發(fā)展趨勢,但也是很多種植者感到棘手的難點。實現這一目標并不能一蹴而就,需要從種苗開始,步步為營,才能有理想的效果。
不可忽視緩苗期
種苗到達基地后,由于經歷了運輸環(huán)節(jié),勢必對種苗的生長產生不利影響,因此,緩苗是必不可少的環(huán)節(jié)。一般穴盤苗進入溫室后需要緩苗15天。在這期間,要觀察種苗生長情況,及時淘汰不好的種苗,并做好病蟲害防治。目前的國產種苗大多用嫩葉繁殖,產出的種苗難做到無毒,在緩苗期間,一旦發(fā)現病株應在第一時間淘汰。有時候病株一時很難鑒定,也要及時將“疑似”病株與其他種苗分離,從而確保上盆種苗的健康度。
種苗要積極分級
在整個生產過程中,常分級是使成品花品質上一臺階的有效舉措,也是提高產品整齊度的關鍵。而分級需要有依據,這就需要生產企業(yè)制定自己的產品標準,根據不同時期的標準來分級管理。
早期分級尤其重要。在種苗上盆時就需要分級,把生長勢接近的壯苗放到一起,把生長相對緩慢的弱苗放到一起。這樣做,一方面避免了弱苗跟壯苗在一起時總是被“擠壓”,競爭力弱,不利于下一步的生長;分級后,弱苗都在同一層次上感應環(huán)境因子,生長成壯苗的幾率就大。另一方面,弱苗跟壯苗在一起種植,弱苗感染病害的可能性更大,而且存在感染其他壯苗的風險,早分級既降低病發(fā)率,又減少了病源傳播帶來的風險。
分級后,植株的整齊度會有明顯提升,各個階段的整齊度都得到保證,成品花的整齊度也就有了保證。
淘汰要早要舍得
在每一次分級的過程中,都會淘汰部分弱株或病株。一些種植者考慮到種苗成本,總是舍不得淘汰弱株或病株,對于沒到不得不扔的植株,抱著再養(yǎng)養(yǎng)看的心態(tài),依然按部就班地“伺候”到底,但需要淘汰的植株總是“不爭氣”,后來還是病入膏肓,而在這過程中,種植者投入的成本是與日俱增的,換盆、基質、肥水的投入,人工的支出,溫室面積的占用等,都會隨著生產時間推移而上升。
此外,不及時淘汰病株會增加生產風險,因為病株會成為病蟲害的傳播源,就算把它們都隔離到單獨的溫室,但由于人員的流動,也存在病源傳播的風險,尤其是對紅掌有致命打擊的細菌性枯萎病,一開始感染很難確診,舍不得放棄就可能帶來“撿了芝麻丟了西瓜”的風險。對于什么樣的植株需要及時淘汰,這需要種植者不斷積累生產經驗。
如何改善紅掌根際環(huán)境
看一盆紅掌生長是否健壯,除了看枝葉,還需看看植株的根系,根系能更好地展現植株生長勢的強弱。因此,根際環(huán)境的好壞至關重要,紅掌理想的根際環(huán)境是“50%基質+25%水+25%空氣”,即基質、水、空氣的體積比為2?誜1?誜1最為適宜,國外生產者可以通過自動化設備隨時檢測根際狀況,及時進行調整,但就目前國內的實際栽培條件看,要達到合理的根際環(huán)境,還需從技術上進行人為調整,調整的方向就是調整基質的透氣性和ph值的穩(wěn)定性。
改良基質性狀
基質的ph值和透氣性是影響根際環(huán)境的重要因素,基質不好,后期努力也很難改善。紅掌適宜的ph值為5.2至5.8。目前慣用的基質是純進口草炭,在栽培過程中,草炭的透氣性和ph值會隨著時間逐步降低。為此,我們嘗試將椰糠和草炭按照1?誜4的體積比例混合而成的基質來替代純草炭,混合基質的透氣性比純草炭要好,而且在使用過程中,椰糠的ph值變化小,較草炭的分解速度慢,能減緩根際整體環(huán)境變酸的趨勢。此外,椰糠與草炭混用的成本相對純草炭略低。
為保障椰糠的質量,我一般會選用斯里蘭卡的椰糠磚。在使用前,需對椰糠進行處理,即用北方自然的硬水浸泡,把椰糠含有的氯化鈉溶解出來,再用純凈水沖洗,一直到淋溶出來的水的ec值與制出的純凈水的ec值接近為止。
分批多次培土
在栽培過程中,根際環(huán)境的酸堿度會起變化,通常是ph值變低,酸性增強,影響根部肥料各營養(yǎng)元素吸收的平衡和根系生長,原因是草炭在使用過程中慢慢釋放其中用于調節(jié)草炭ph值的碳酸鈣,導致其ph值下降。每一次換盆,新基質的增加能使根際酸堿環(huán)境得到改善,但在紅掌整個生長過程中,換盆次數通常有限。在紅掌定植到最后的成品規(guī)格的花盆后,為了增加基質更新的次數,我們采用了分次增加基質的方法,即換盆時,不一次把基質加滿,后期陸續(xù)增加,補加的基質可以對整個根際環(huán)境的ph值起到平衡作用。補加基質的次數和每次增加的量可靈活掌握,我們通常在最后一次換盆后,每間隔兩月補加基質一次,到產品出圃前一般共追加3次。
上一頁 1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