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動態(tài)
南京中山植物園
摘要:
南京中山植物園位于南京市玄武區(qū)鐘山風景名勝區(qū)內(nèi),又稱江蘇省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隸屬中國科學院,始建于1929年(民國十八年)
艾邁特園林5月4日消息:
南京中山植物園位于南京市玄武區(qū)鐘山風景名勝區(qū)內(nèi),又稱江蘇省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隸屬中國科學院,始建于1929年(民國十八年),原名為總理陵園紀念植物園,是中國第一座國立植物園,中國四大植物園之一。中山植物園是中國第一個加入“國際自然和自然資源保護聯(lián)盟”的植物園,是世界自然保護聯(lián)盟瀕危植物委員會成員;成功主辦了亞洲史上第一次國際植物園學術(shù)討論會及第十一屆國際植物園協(xié)會大會。
截至2013年底,植物園占地面積186萬平方米,園內(nèi)珍藏有臘葉標本70余萬份,植物園保存植物3000種以上,建成專類園(區(qū))10個;擁有館藏標本70萬份;設(shè)有觀賞植物中心、藥用植物中心、植物信息中心、植物遷地保護重點實驗室和華東地區(qū)最大的植物標本館。整個植物園分南北兩區(qū),北區(qū)以保護、研究、利用中國中亞、北亞熱帶植物為重點,南區(qū)是以熱帶植物宮為中心的植物博覽園。
中山植物園是“全國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全國科普教育基地”以及江蘇省級、南京市級科普教育基地,是中國植物科學研究、觀賞和植物學知識普及教育的基地,一個集植物科學研究、植物資源收集保護、植物園建設(shè)和科普教育為一體的綜合性公益機構(gòu)。中山植物園也是金陵四十八景之一,是中國風景環(huán)境優(yōu)美的旅游景點,年接待國內(nèi)外參觀游覽者30萬人次以上。
1925年3月,中國民主革命的先驅(qū)孫中山先生在北京逝世,遵照他生前的愿望,在南京鐘山主峰南麓建造了陵寢,為了保存許多國家政府和民間團體向中山陵園所贈送的名貴花草、樹木,1929年在中山陵西側(cè)、明孝陵附近劃地建立了“國父孫中山先生紀念植物園”。
1949年10月,新中國成立后,曾遭受日本帝國主義侵華戰(zhàn)爭炮火摧殘的中山植物園得到恢復和發(fā)展。不但成為紀念孫中山先生的風景名勝,而且成為國內(nèi)植物研究的重要基地之一。
植物學研究方面,在1934年7月中央研究院建立的動植物研究所的基礎(chǔ)上,經(jīng)過合理調(diào)整,于1950年10月調(diào)集以植物分類學家裴鑒為首的一批科研人員在南京建立中國科學院植物分類研究所華東工作站。
1954年2月,中央人民政府政務(wù)院正式批準,將工作站遷到南京紫金山西麓與孫中山先生紀念植物園進行合并、擴建,正式命名為“中國科學院南京中山植物園”。
1960年6月,中國科學院南京中山植物園擴建為中國科學院南京植物研究所,所、園一體[4] 。
到1966年,南京中山植物園已建立起“苗圃試驗區(qū)”、“藥用植物園”、“材用樹種園”、“松柏園”、“樹木園”和“分類園”共700余畝,建成了溫室2000多平方米,同年,“文化大革命”開始,科研停頓,植物園園地被占用。
1970年7月,中國科學院機構(gòu)調(diào)整,中國科學院南京植物研究所改稱江蘇省植物研究所(南京中山植物園),同年11月,植物園遷至江浦縣老山林場,成為該場的一個附屬單位。
1972年,植物園遷回南京,棲身于南京農(nóng)學院內(nèi)。
1974年7月,鄧小平同志批示退還被占用的園址。
1978年,在中國科學院第二次植物園工作會議上,南京中山植物園被確定為中國四個重點植物園之一。
1993年10月起,實行江蘇省和中國科學院雙重領(lǐng)導的體制,更名為江蘇省·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亦稱江蘇省·中國科學院南京中山植物園。
至2009年,南京中山植物園已成為一座集科研、科普和游覽于一體的綜合性植物園。
南京中山植物園位于南京市玄武區(qū)鐘山風景名勝區(qū)內(nèi),又稱江蘇省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隸屬中國科學院,始建于1929年(民國十八年),原名為總理陵園紀念植物園,是中國第一座國立植物園,中國四大植物園之一。中山植物園是中國第一個加入“國際自然和自然資源保護聯(lián)盟”的植物園,是世界自然保護聯(lián)盟瀕危植物委員會成員;成功主辦了亞洲史上第一次國際植物園學術(shù)討論會及第十一屆國際植物園協(xié)會大會。
截至2013年底,植物園占地面積186萬平方米,園內(nèi)珍藏有臘葉標本70余萬份,植物園保存植物3000種以上,建成專類園(區(qū))10個;擁有館藏標本70萬份;設(shè)有觀賞植物中心、藥用植物中心、植物信息中心、植物遷地保護重點實驗室和華東地區(qū)最大的植物標本館。整個植物園分南北兩區(qū),北區(qū)以保護、研究、利用中國中亞、北亞熱帶植物為重點,南區(qū)是以熱帶植物宮為中心的植物博覽園。
中山植物園是“全國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全國科普教育基地”以及江蘇省級、南京市級科普教育基地,是中國植物科學研究、觀賞和植物學知識普及教育的基地,一個集植物科學研究、植物資源收集保護、植物園建設(shè)和科普教育為一體的綜合性公益機構(gòu)。中山植物園也是金陵四十八景之一,是中國風景環(huán)境優(yōu)美的旅游景點,年接待國內(nèi)外參觀游覽者30萬人次以上。
1925年3月,中國民主革命的先驅(qū)孫中山先生在北京逝世,遵照他生前的愿望,在南京鐘山主峰南麓建造了陵寢,為了保存許多國家政府和民間團體向中山陵園所贈送的名貴花草、樹木,1929年在中山陵西側(cè)、明孝陵附近劃地建立了“國父孫中山先生紀念植物園”。
1949年10月,新中國成立后,曾遭受日本帝國主義侵華戰(zhàn)爭炮火摧殘的中山植物園得到恢復和發(fā)展。不但成為紀念孫中山先生的風景名勝,而且成為國內(nèi)植物研究的重要基地之一。
植物學研究方面,在1934年7月中央研究院建立的動植物研究所的基礎(chǔ)上,經(jīng)過合理調(diào)整,于1950年10月調(diào)集以植物分類學家裴鑒為首的一批科研人員在南京建立中國科學院植物分類研究所華東工作站。
1954年2月,中央人民政府政務(wù)院正式批準,將工作站遷到南京紫金山西麓與孫中山先生紀念植物園進行合并、擴建,正式命名為“中國科學院南京中山植物園”。
1960年6月,中國科學院南京中山植物園擴建為中國科學院南京植物研究所,所、園一體[4] 。
到1966年,南京中山植物園已建立起“苗圃試驗區(qū)”、“藥用植物園”、“材用樹種園”、“松柏園”、“樹木園”和“分類園”共700余畝,建成了溫室2000多平方米,同年,“文化大革命”開始,科研停頓,植物園園地被占用。
1970年7月,中國科學院機構(gòu)調(diào)整,中國科學院南京植物研究所改稱江蘇省植物研究所(南京中山植物園),同年11月,植物園遷至江浦縣老山林場,成為該場的一個附屬單位。
1972年,植物園遷回南京,棲身于南京農(nóng)學院內(nèi)。
1974年7月,鄧小平同志批示退還被占用的園址。
1978年,在中國科學院第二次植物園工作會議上,南京中山植物園被確定為中國四個重點植物園之一。
1993年10月起,實行江蘇省和中國科學院雙重領(lǐng)導的體制,更名為江蘇省·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亦稱江蘇省·中國科學院南京中山植物園。
至2009年,南京中山植物園已成為一座集科研、科普和游覽于一體的綜合性植物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