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名:黃牡丹
科名:毛茛科(Ranunculaceae)
分布:云南、四川(木里)、西藏
現(xiàn)狀:漸危種。由于各地采根入藥代中藥的白芍用,近年來又采挖活植物出售,致使黃牡丹采挖過度,資源破壞嚴(yán)重,有瀕臨絕滅之危。
海拔下限(米)2000,海拔上限(米)3500
形態(tài)特征:落葉小灌木或亞灌木,高1一1.5米,全體無毛;莖木質(zhì),圓柱形,灰色;嫩枝綠色,基部有宿存倒卵形鱗片。葉互生,紙質(zhì),二回三出復(fù)葉,長20-35厘米;葉片羽狀分裂,裂片披針形,紙質(zhì),長5一10厘米,寬1一3厘米,先端銳尖至鈍尖,基部下延,全緣或有齒,下面微帶白粉;葉柄長7一15厘米,圓柱形?;?一5朵生于枝頂或葉腋,直徑5-6厘米;苞片3-4(一6),披針形;萼片3一4,寬卵形;花瓣9一12,黃色,倒卵形,有時邊緣紅色或基部有紫色斑塊,長2.5一3.5厘米,寬2一2.5厘米;雄蕊多數(shù);花盤肉質(zhì),包住心皮基部,頂端裂片三角狀或鈍圓;心皮2一3,錐形,長1.2厘米。蓇葖革質(zhì),長3厘米,直徑1.5厘米,頂端長漸尖,向下彎;種子數(shù)粒,黑色。
特性:分布區(qū)地處西南季風(fēng)區(qū)內(nèi),干、濕季明顯,夏涼冬寒,雨量多,濕度大。大多生長于石灰?guī)r山地灌叢或疏林下。一般3月萌發(fā),4--5月開花,9--10月果熟,11月葉脫落。黃牡丹喜涼惡熱,喜溫暖濕潤氣候,較耐寒耐旱,喜陽略耐半陰,具有發(fā)達(dá)肉質(zhì)深根,忌澇.
保護(hù)價值:為我國西南地區(qū)特有植物,花黃色,是培育牡丹、芍藥等新品種的種質(zhì)基因,在園藝育種上有科學(xué)價值。根皮入藥,為白芍的代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