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動態(tài)
中國——登琨艷與蘇州河藝術區(qū)
摘要:1997年,臺灣建筑師登棍艷沿蘇州河考察沿岸的舊倉庫。在南蘇州路1305號,他發(fā)現建于1933年的上海灘大亨杜月笙的糧倉一一四行倉庫。
1997年,臺灣建筑師登棍艷沿蘇州河考察沿岸的舊倉庫。在南蘇州路1305號,他發(fā)現建于1933年的上海灘大亨杜月笙的糧倉一一四行倉庫。
這座位于蘇州河畔綿延數公里的舊倉庫走廊中的倉庫臟亂不堪,到處堆滿了雜物,雜居著100多個外來的男女農民工。未治理的蘇州河散發(fā)著異味,河邊道路遍布攤販。登棍艷雇用中型卡車運走了100車垃圾,然后將四行倉庫的二樓和二樓2400平方米的地方改造為工作室。登棍艷在工作室的裝修過程中體現了LOFT的設計原則,盡可能地保留了倉庫古舊的原貌并強調了新舊材料的對比:地板和立柱裸露著粗糙的木紋;墻面上陳年破裂的面層露出了磚縫;為了改善采光將百頁窗換成落地玻璃窗。
登琨艷很反感用發(fā)現兩字來概括他對蘇州河倉庫的發(fā)掘?!l(fā)現’是找到了別人都沒有看到的東西,而它們就在你的眼前,天天都看見,到處都是,怎么是‘發(fā)現’呢?只能說明在大陸,在上海對這些建筑價值的‘文盲’狀態(tài),沒有人把它當回事”。
作為一個在傳統(tǒng)中尋求到大量靈感的建筑設計師,當他看到在經濟利益的驅動下,蘇州河沿岸許多老建筑被大片大片地拆除,代之而起的是些毫無風格,缺乏歷史吸引力的鋼鐵水泥玻璃幕大廈時,那種眼睜睜看著“上海的文脈在不斷地稀釋、流失”的痛心猶如刀絞。
萬幸的是,在登琨艷的這個工作室做好以后,一批搞現代藝術的畫家和設計家被其獨特的風格所吸引,也在蘇州河邊安營扎寨?,F在,蘇州河兩岸有畫家、建筑師、設計師、廣告人、影像藝術家等工作室100多個,聚集了1000多位藝術工作者。昔日被要求拆除改造的蘇州河倉庫,正變成一個活力四射的文化傳播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