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美學觀念
1)謝赫六法:按照重要性的次序包括氣韻生動,骨法用筆,應物象形,隨類賦彩,經(jīng)營位置和傳移模寫。其中的骨法用筆是中國畫所特有的線條藝術,中國畫中對空間的定義和物體的摹寫并不是建立在透視法和西方的光影概念上,它依靠輪廓線的特殊品質(zhì),“散點透視”和黑白色調(diào)間的復雜關系來達到這一目的。
2)留白、三維空間和運動:中國的時空概念是二維的,再加上畫筆的運動,筆觸的變化和運動反映了對時間和空間的理解第三維度,留白即表達了時空的運動和空間的想象和延伸。在山水畫中,空間的深度,廣度和無限的意象等環(huán)境特征以及悲涼,絕望,寧靜,隱逸等感受性通常都是以“空”的方式來表達的。
3)意境與情感:在繪畫的感性范疇中,情感是關鍵因素。它體現(xiàn)了個人命運與自然現(xiàn)象的一致性,即道德觀念,注重情感的表達而非形式上的寫實。山水畫的主要藝術哲學立場是建立在有著深遠影響的神秘的道家哲學基礎上的,一切存在的邏輯結構是“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在山水畫古典美學觀中融入的道家美學觀念
合適、含蓄、豐富的意境——情感的歸宿
道家哲學中的“形神合一”在園林景觀中體現(xiàn)于將自然元素如云霧,光線,山峰等的結構肌理,微妙特性和相互依存關系去展示風景并溝通人的心靈,抒發(fā)內(nèi)心的情感,由此派生了諸多外延的設計觀念如“意在言外”,“境生象外”,“以少勝多”。
“空”的認識
“道沖而用之,或不盈。淵兮,似萬物之宗?!边@里的“空”在園林景觀中有兩層含義,一是指“借景”,運用空間視覺的透視及自然元素如鳥語花香落泉的暗示,使有限的園林空間獲得無限延伸。二是指造園元素的構成留白,產(chǎn)生虛空間,引發(fā)想象力的“空”,最后產(chǎn)生心靈意境的“空靈”,將人與自然融合在一起,即老子哲學中倡導的“天人合一”。
道法自然
“自”表示起點,自我,確定性,“然”表示同意,肯定?!白匀弧币辉~暗示了世界的運行遵循其獨立的變化規(guī)律。童窬在《江南園林志》中曾寫到:“雖狐鼠穿屋,蘚苔蔽路,而山池天然,丹青淡剝,反覺逸趣橫生。”這也體現(xiàn)出道家思想與中國百家產(chǎn)生了共鳴,也暗合了儒家的中庸之道,在中國園林中對事物修飾濃纖得宜,修短合度,仿佛出自人工造化,即道法自然的精髓所在。而現(xiàn)在國內(nèi)一些新修的園林卻難以把握簡與繁的度,要么太簡陋如菜地,要么太繁雜給人以矯揉造作之感,如何從原之初去追尋這返璞歸真的“自然”仍然是當今造園師所面臨的最基本的問題。
《山西建筑》2007年3月期第33卷第8期
作者陳劍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