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x題發(fā)起人與本刊執(zhí)委們的線上開題討論會,編輯部與各位專家學者就2022年出刊計劃做出如下安排——歡迎相關領域學者、科研人員和專業(yè)實踐群體關注與投稿!
《景觀設計學》Landscape Architecture Frontiers 簡稱LA Frontiers(CN10-1467/TU,ISSN 2096-336X)高等教育出版社和北京大學聯(lián)合主辦 國家級學術期刊 中英雙語呈現(xiàn)。
第一期、第二期(總第55期、第56期)
長期關注學術方向相關
Topics Continuously Calling for Submissions
不限主題、開放投稿和刊發(fā),及時發(fā)表優(yōu)秀學術文章。
點擊上方圖片查看LA Frontiers長期關注學術方向
第三期(總第57期)
全齡友好與包容性城市
From Age-friendly City to Inclusive City
關鍵詞:全齡友好;無障礙設計;脆弱群體;包容性城市;社區(qū);公共空間
KEYWORDS:Age-friendly; Disabled Friendly; Vulnerable Groups; Inclusive Cities; Community; Public Spaces
主題闡釋:包容性城市(Inclusive City)是聯(lián)合國人居署(UN-Habitat)于2000年提出的城市發(fā)展概念,其內涵可概括為:平等重視所有人群的需求和貢獻的城市。近年來,國際上關于包容性城市的學術研究發(fā)展出了包容性增長、包容性城市設計、城市包容性評估以及關于包容性城市發(fā)展的政策建議等多種細化方向。在全球城市社會空間分異化不斷加劇的趨勢中,以年齡分異為視角,關注兒童以及老人等城市中的弱勢群體,保護其公平享有城市資源的權益,通常被視為社會公平正義的起點。因此,本期《景觀設計學》聚焦于分齡視角下的城市多元場景,旨在關注城市脆弱群體對于城市空間建設的特殊需求,探討更加全齡友好的包容性城市建設方案。
截稿日期:2022年4月20日
??黝}發(fā)起人:同濟大學建筑與城市規(guī)劃學院 ;董楠楠副教授,湯湃博士
學術指導執(zhí)委:同濟大學建筑與城市規(guī)劃學院 陳箏副教授;北京大學建筑與景觀設計學院 李迪華副教授;香港大學園境建筑學系 姜斌副教授
第四期(總第58期)
跨國景觀本土化
Provincializing Transnational Landscape
關鍵詞:跨國主義;東方世界;跨境景觀思想;空間生產;本土化
KEYWORDS:Transnationalism; Global East; Cross-border Landscape Idea; Production of Space; Provincialization
主題闡釋:景觀思想的跨境流動一方面可以帶動景觀理論、美學及技術的國際交流,促進全球景觀變遷,另一方面則與所在國家或地區(qū)的政治、經濟、社會要素相聯(lián)結,產生更深層次的影響變革。因此如何突破國家或區(qū)域的地理、語言、文化等框架的限定,從國際互動視角出發(fā)考察跨境景觀建設活動、傳播機制、在地融合和實踐影響正成為國際學界所關注的熱點議題。
本專題擬立足中國,兼顧國際;考察東方世界內部,或東方世界與其他發(fā)達及發(fā)展中國家和地區(qū)間,因雙向交流而產生的跨境景觀理論、歷史與實踐,進而促進景觀歷史與理論研究。
截稿日期:2022年6月20日
??黝}發(fā)起人:挪威奧斯陸大學文化研究與東方語言學系 張亦弛研究員
學術指導執(zhí)委:浙江農林大學風景園林與建筑學院 鮑沁星教授;加拿大多倫多大學 蔡哲銘博士
第五期(總第59期)
生態(tài)系統(tǒng)文化服務與景觀實踐
Cultural Ecosystem Services and Landscape Practice
關鍵詞:生態(tài)系統(tǒng)文化服務;景觀實踐;社會變化;社會福祉
KEYWORDS:Cultural Ecosystem Services; landscape practice; social changes; social wellbeing
主題闡釋:人口與社會要素的變化——包括城市化、科技發(fā)展、社會觀念、審美偏好等——既深刻影響了城鄉(xiāng)生態(tài)系統(tǒng)、人類行為,也正在重塑人地關系。探索生態(tài)本底的文化意義,理解人類個體及群體對生態(tài)環(huán)境的交互作用,已成為景觀實踐的核心關切和重要挑戰(zhàn)。生態(tài)系統(tǒng)文化服務(Cultural Ecosystem Services)是生態(tài)系統(tǒng)服務中特殊的一類,概述了生態(tài)系統(tǒng)給人類社會提供的非物質好處和精神福祉。它包括了自然游憩,審美體驗,精神感知,靈感激發(fā)等。生態(tài)系統(tǒng)服務理論已經成為重要的規(guī)劃決策支持工具,而將景觀實踐置于生態(tài)系統(tǒng)文化服務的棱鏡下,能幫助研究者和實踐者更敏銳地理解社會生態(tài)系統(tǒng),并有效回應人地關系變化帶來的挑戰(zhàn)。
本期中,我們嘗試挖掘生態(tài)系統(tǒng)文化服務面向景觀實踐的理論和方法論意義,內容期待但不限于:
(1)新技術下生態(tài)系統(tǒng)文化服務的測定和空間圖示;
(2)生態(tài)系統(tǒng)文化服務與不同群體的社會福祉;
(3)生態(tài)系統(tǒng)文化服務的時空變化與影響機制;
(4)生態(tài)系統(tǒng)文化服務與可持續(xù)發(fā)展。
截稿日期:2022年8月20日
??黝}發(fā)起人:華中科技大學建筑與城市規(guī)劃學院 文晨講師;北京建筑大學建筑與城市規(guī)劃學院 徐海韻副教授
學術指導執(zhí)委:華南理工大學建筑學院 林廣思教授;北京大學建筑與景觀設計學院 李迪華副教授;北京大學建筑與景觀設計學院 王志芳副教授
第六期(總第60期)
地形學、地圖術與場地建造
Topography, Mapping & Site Construction
關鍵詞:地形學;地圖術;場地建造;場地設計;豎向設計;數(shù)字地形分析;場景;情境;蹤跡;過程;體驗;風水堪輿;跨學科研究;設計方法論;教案
KEYWORDS:Topography; Mapping; Site Construction; Place Design; Grading; Digital Terrain Analysis; Scenario, Situation; Trace; Process; Experience; Fengshui; Interdisciplinary Study; Design Methodology; Teaching Program
主題闡釋:對地形的感知、理解和操作是風景園林人的基本能力,也是景觀工程實踐直面的核心問題之一。但從地理學發(fā)展而來的傳統(tǒng)地形學,由于過于強調技術,而與人文感知愈走愈遠。這造成了景觀設計中地形含義的簡化,地形設計往往被等同于豎向設計。事實上,人類世的地形既是自然的,更是人工的,地形地物呈現(xiàn)的方式意味著復雜的人地關系。地形的豐富內涵對景觀設計的意義需要更深入的探討,建立在地形學研究基礎上的規(guī)劃、景觀、建筑設計方法論研究以及教學研究,也需要得到重視,這將有助于凝練風景園林學科的核心競爭力。
本期主題關注以下幾個問題:
1、梳理地形學與地理學的關系,探討如何擴展傳統(tǒng)地形學研究范疇,應對當代風景園林設計教育與工程實踐?
2、地形可以如何被感知、理解與設計?其中理念與物質是何關系?如何理解地形的類型、尺度和時間?
3、 地形可以如何激發(fā)景觀想象力?地圖術mapping等各種感知與再現(xiàn)的方式對于設計有何意義?具有怎樣的價值導向?
4、 如何借力場地建造的具體問題實現(xiàn)對風景園林設計中理念與物質的討論?從而連接設計教學訓練與工程實踐的需求?
截稿日期:2022年10月20日
??黝}發(fā)起人:東南大學建筑學院 陳潔萍副教授
學術指導執(zhí)委:清華大學建筑學院 郭湧助理教授;北京建筑大學建筑與城市規(guī)劃學院 張振威副教授;中央美術學院建筑學院 李賓博士
最新投稿指南
2022年起本刊對英文要求和文章版式做階段性重大調整,開啟新的中文在線投審稿系統(tǒng),以加強期刊的國際交流作用,提升文章的傳播效果,更好地搭建研究和實踐之間的橋梁,成為國際優(yōu)秀學者和實踐者的聚居地!
請點擊上方圖片查看2022年最新投稿指南
投稿方式
本刊中文投稿采用知網騰云采編系統(tǒng)(https://jgsj.cbpt.cnki.net)(中文投稿中文送審);
英文投稿采用ScholarOne投稿系統(tǒng)(https://mc.manuscriptcentral.com/lafrontiers)與投稿郵箱(lafrontiers@foxmail.com)并行。
2022年1月1日起,投稿郵箱將不再接受中文投稿,僅作日常事務溝通和英文投稿輔助使用。
聯(lián)系我們
010-62750535
郵箱:lafrontiers@pku.edu.cn